車用3D曲面玻璃

車用顯示器蓋上功夫 3D曲面玻璃打天下

04:102021/08/29 工商時報 工業技術與資訊



工研院「車載3D曲面儀表玻璃量測技術」,採用運動平台搭配雷射光學深度感測器,可依據玻璃的尺寸彈性化的擷取表面輪廓資料,每一片曲面玻璃的量測時間僅需3分鐘。圖/工研院提供


拜互聯網、物聯網及自駕技術的迅速發展,車用顯示器(俗稱液晶面板)的資通訊整合力,正引領汽車產業邁入智慧座艙時代。在車用顯示器市場蓬勃發展之際,保護車用顯示器的3D曲面玻璃蓋板,全球需求看俏、百家爭鳴,若是能夠提高出貨速度與確保良率,將能夠搶占市場先機。


智慧座艙的發展走向寬螢幕以及多螢幕整合,一台汽車內可能配置2至3片的車用顯示器。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2021年全球車用顯示器出貨量約1.45億片,年增8.5%,逐年遞增至2027年將突破2億片,帶動車用3D曲面玻璃蓋板的需求。


臺灣身為全球前三大面板王國,在車用顯示器市場上也有高達25%的市占率,相當於路上每四台汽車,就有一台是MIT的顯示器。因此,面板雙虎友達、群創早已在車用3D曲面玻璃蓋板的市場整裝備戰;同時,電子大廠鴻海、自動化工程大廠盟立自動化也在去年起相繼投入生產。


製程設計要求挑戰更大


相較於手機上的曲面玻璃蓋板,車用3D曲面玻璃蓋板的製程設計要求挑戰更大。第一,配合汽車座艙的內裝設計與操作配置,車用3D曲面玻璃蓋板的尺寸大且一體成形,玻璃需要經過精準地成形加工後,才能完美貼合在車用顯示器的曲面螢幕上,讓觸控功能與視覺呈現精準發揮。第二,基於安全考量,汽車座艙內的裝置需通過頭撞測試規範,因此,3D曲面玻璃蓋板的貼合技術及玻璃材質的要求,對業者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生產線的成品品質,必須仰賴精良的量測技術來把關。現有的3D曲面玻璃蓋板檢測方式需要先透過人工噴粉,解決玻璃的透光性問題後再進行視覺檢測,繁複的品檢流程,使得每一片3D曲面玻璃需耗時60分鐘,一天最多也只能量測24片成品,無法確保每一片成品的出貨品質。


因應未來市場大量生產的需求,經濟部技術處去年透過研發專案,支持盟立開發車用曲面玻璃蓋板製程設備,並由工研院協助開發獨家「車載3D曲面儀表玻璃量測技術」,將檢測速度從每小時1片,大幅提升至每小時20片,搭配盟立後段製程的曲面玻璃貼合技術,可提供國內業者完整的生產方案。


確保100%出貨良率


「車載3D曲面儀表玻璃量測技術」採用運動平台搭配雷射光學深度感測器,可依據玻璃的尺寸彈性化的擷取表面輪廓資料,每一片曲面玻璃的量測時間僅需3分鐘,超快的量測速度不僅可匹配產能,確保100%的出貨良率,相較現有的視覺檢測方案,更可節省10%的設備建置成本。


這項技術研發成果已在今年7月由工研院公開發表,對於布局車用3D曲面玻璃市場的廠商,無疑是一大佳音。工研院也透露,正持續精進此技術發展,未來可望導入AI人工智慧、優化製程參數,進一步提升生產線產能,幫助廠商進軍全球市場。


此外,這項雷射3D量測技術,也已被應用在汽車鋁圈的智慧產線上,工研院與國內機械業大廠遠東機械合作,在鋁圈加工產線的機械手臂上導入「3D輪廓量測系統」,透過雷射高速打點取樣以及3D點雲演算技術,即可在機械手臂加工完成後,直接於線上檢測工件,改善過去需將工件一個個搬運至檢測室的不便,檢測效率也大幅提升10倍。


全球汽車產業近年正進行多樣化的革新,包括能源轉化方式、駕駛模式改變,以及智慧座艙逐漸普及,持續帶動顯示器、晶片、零組件等車用周邊商機,工研院的雷射3D量測技術經過一次又一次與不同廠商合作,搭配溫控技術,客製化打造能適應不同檢測物件的運動平台,提供高效率的線上品檢技術,似乎也正逐漸展現搶進車用市場的無窮潛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半導體產業簡介

半導體產業簡介: 所謂微電子產業,就是生產 積體電路 ( 大陸稱為 集成電路 ) 的產業 。 積體電路 (Integrated Circuit ,簡稱 IC) 在電子學中是一種把電路(包括半導體裝置、元件)小型化的方式、並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所以半導體只是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