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可以說石油是經濟的關鍵 而中東就是石油的關鍵,從1930年代中東發現了大量石油的那一刻開始 它就注定在將來會成為世界的焦點,成為美國 英國 前蘇聯的戰略必爭之地 短短的幾十年間,戰爭 聯合 陰謀 政變 暴富 危機 談判 等等,咱們廢話少說 就趕緊來聊一聊 持續了近百年的中東石油之戰,1859年的8月27日 有個美國商人叫 埃德溫·德雷克 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第一次成功鑽出了石油,他當時就拿了一個 裝威士忌的那種桶來裝 他鑽出來的石油 這個桶就成為了之後,石油最重要的一個計量單位 就叫桶 Barrel 就是什麼草率 所以你看咱們現在統計的什麼產量存儲量,進出口量幾百萬桶幾千萬桶都是源於這個桶 一桶大概就是159升,這稍微聲明一下 從地底下挖出來油叫原油叫Crude Oil 之後它經過加工才會變成石油,這兩者其實是有一些區別的 從化工的角度來講 但是咱們今天為了簡單起見,都把它統稱為石油 大家一看石油這東西好 燃燒效率可比之前燒煤要高多了,而且運輸還特別方便 用管道就行了 所以之後的50年裡石油產業就開始迅速發展,人們就開始大量的建油井 建煉油廠 建管道 產量從1860年的時候還只有50萬桶,10年之後就達到了2,000萬桶 再過了50年到1920年的時候 這個數字就達到了4.5億桶每年,所有的國家都清楚 這將是一個改變世界的產業,注意在1900年之前 石油大部分的什麼開採提煉消費 基本上都是在美國,美國的產量就占到了全球的百分之六七十 而美國整個的石油產業
鏈 基本上都被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給壟斷了 直到1911年的時候 美國最高法院覺得你不能再這麼壟斷下去了 就把洛克菲勒公司拆分成了34個公司,挺有意思的是據當時根據美國開採量 人們那麼掐指一算 發現要是就美國這麼點石油,這10年就開採光了 之後這幾十年 全球的人 都在滿世界的找石油,先後在墨西哥 伊朗 委內瑞拉 伊拉克 還有科威特 發現了大量的石油 緊接著1938年的時候,美國商人又在沙特發現了新的石油資源 這下可厲害了 因為這回發現的是 當時已知最大,最豐富的石油區 短短10年之間 在中東這個地區,發現了巨量的石油存儲 你看這就好像什麼 就好像一幫地主 在一個窮小的家的屁股底下,挖出來了黃金 你說這地主 他可能就說 小子你這黃金拿好 祝你好運嗎,不可能 他不上去搶就不錯了 英國美國人就突然發現 我去中東這麼個鳥不拉屎的沙漠,竟然有這麼多石油 其實中東之前600多年,都被奧斯曼帝國 陸陸續續的統治著 後來奧斯曼帝國慢慢就落寞了 一戰戰敗之後又被大卸八塊,就被英法當然這裡邊主要是英國託管 所以說英國雖然自己本土沒什麼油,但是一下就成為了全球石油產業的霸主 控制了當時全球 已知石油儲量50%的國家和地區,但後來1938年的時候 沙特不又挖到寶了嗎 這時候美國人就坐不住了 你看中東那片都歸你們英國,沙特可是我發現的 沙特可得歸我 中東這一系列石油的發現,就讓本來只能以旅遊業為主的沙漠國家 搖身一變 變成了世界的主角,帶領著全世界進入了之後 長達百年的動蕩的石油時代,你看石油這種資源它有自己獨特的屬性 首先咱看需求這邊 人們對它的依賴度是極高的,可以算是半個剛需了 就是說它便宜我買 它貴我罵罵咧咧也得買 而且這個需求會越來越高,反過來再看供給這邊 它不像那種糧食 你看少了我可以再多種點 就在一定範圍內是有一種彈性的,石油存儲量它就這麼多 這種剛性需求的稀缺資源 如果有人能控制住它大部分的源頭,簡直就太舒服了 對吧 我便宜點也能賣得出去 我貴一點也能賣得出去 我肯定把價格抬得高高的然後賺利潤,這個對消費者來講顯然是不好的 但對石油商來講 這就是他們始終追求的 而所有的石油商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你看之前洛克菲勒不就是這麼幹的 這也是為什麼 他當時要不惜重金 去收購石油的上下游 來壟斷整個產業鏈,來達到控製石油價格的目的 當然這也造就了當代最富有的男人,而拆分了以後 整個石油市場就又開始大亂戰 這些公司就玩命的開採石油 一九二幾年的時候又開始狂打價格戰,所以石油價格一直都處在低位 大家也都不怎麼賺錢 可是這價格戰打著打著,巨頭終於有一天就想明白了 你說咱們這何必擱這打來打去 誰也打不贏誰 就算打贏了,政府又得給咱們給拆了 咱還不如大家聯合起來 偷偷私下一起搞一個組織,我們一起控製油價 這樣就可以大家一起賺錢 於是當時石油市場裡最主要的三個玩家的老大,他們在1928年的時候在蘇格蘭秘密會面 達成了一個口頭協議 叫做As-Is Agreement,這官方我也沒查出什麼特別正式的翻譯 所以我就把它翻譯成叫做“就這麼著條約”,內容大概就是我們大家都避免競爭 達成協定 分割好市場上的地盤 然後各管各的攤子,價格我們也定死了 不打什麼價格戰 就這麼著 大家一起賺錢都有肉吃,之後又陸陸續續的有 其他4家的石油巨頭 也加入了“就這麼著條約”,這七個公司就形成了一個秘密組織的聯盟 控制了全球的石油市場 而這個組織,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 叫做七姐妹 Seven Sisters,我跟你說這七姐妹手裡可是攥著 伊朗伊拉克沙特 和海灣國家幾乎所有的開採權,並且還擁有著世界85%的石油儲備 在國際市場那就是叫做呼風喚雨,為所欲為 而他們這個秘密的協定 其實當時別的公司也都不知道 就連政府都不知道 是在20多年後,才被慢慢洩露出來的 像七姐妹這種聯手控制一種資源的組織,在經濟學裡面叫卡特爾Cartel 其實就是為了避免過度競爭,而導致整體利益下跌的一個壟斷聯盟 卡特爾對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肯定是不好的,但是對這個里邊的成員來講肯定是利益更好的 所以市場上就是監管者 包括消費者,都是想方設法的 去阻止卡特爾的形成 但是商家這邊就是想想方設法去形成卡特爾,但因為石油資源它的稀缺性實在是太明顯了 就是形成卡特爾的利益是非常之高,所以一會我們也會看到 在全球範圍內的石油市場 會多次形成各種不同的卡特爾,當然這些七姐妹 也多多少少會給這些中東國家的政府 付一些什麼稅費使用費之類的,但他們的目標就是在不惹麻煩的情況下 這個錢是越少付越好 而且還是七姐妹還會在各個國家之間周旋,比如萬一哪個國家說稅費太少了 你們要交高一點稅費 七姐妹就說了你這個國家稅費太高了,我去隔壁採一採 等你們稅費降一點了 我再回來採 中東這些國家一點脾氣也沒有 因為七姐妹是他們唯一的客戶,各國政府也沒轍 就只能在不賺錢和賺那麼一丁丁點錢之間 選擇賺一丁丁點錢,這麼幾圈下來 這稅費就相當於沒有了 這七姐妹就相當於 變相讓各個政府 去打稅費的價格戰,你可能也納悶了 你說中東國家怎麼就這麼慫 就憑七姐妹這麼欺負他們 不把採油權給搶回來,然後自己生產自己賣呢 我跟你說他們也是迫不得已 主要原因有以下這麼4點 首先有些產油國它根本就還沒獨立,政權都還被歐美控制著 你說連個獨立政府也沒有 這採油國有化肯定就無從談起了,再者就算這國家獨立了 你總得在國際市場上生存對吧 你說你現在頂風作案 一舉把這採油給國有化了,人家歐美政府反手給你來個制裁 限制你出口 你說你肯定也扛不住 第三這些產油國當時也確實是沒錢沒技術,他光知道自己屁股底下有黑黃金 那有什麼用 你得給它挖出來 然後再賣出去才行 你看看現在委內瑞拉你就知道,你說作為全球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 那混的多慘 最後就算你給產出來了 你總得賣出去,你說說當時七姐妹控制的歐美市場 是他們幾乎唯一的客戶 那也是得罪不起 其實咱們用腳趾頭想,也能知道 七姐妹背後 肯定是西方政府在後面撐腰 你比如說這裡邊 BP的背後 就是英國政府,就控制著伊朗的石油開採 而美國政府為了給石油公司保駕護航 1945年二戰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 甚至去了沙特 達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口頭協議 基本上就是說沙特會給美國商人優先開採權,作為交換美國政府這邊 會給沙特去提供武器和軍事保護 還有大把的黃金,之後美國就基本上 可以在沙特里邊建一個 國中國 就自己開採自己賣 只需要給沙特每個月交點武器,交要點錢就行了 順便提一嘴 直到現在 今天 美國作為現在 全球最大的軍火製造國,他頭號客戶沙特阿拉伯 你一會也會聽到 美國就在各種時期 以各種原因,去給各種國家賣武器 所以你看剛剛我們說那些原因 加上有政府的支持,中東這些石油資源就被七姐妹牢牢的攥著 七姐妹作為地主 把中東這些窮小子 真的是拿捏的死死的,不管石油是去哪開採 開採多少 開采之後賣給誰 全都是七姐妹說了算,中東這些國家雖然不爽 其實不光是中東這些國家 但凡不在七姐妹那裡邊的人都不太爽,比如說當時意大利國有的石油公司 他也想湊近七姐妹的隊伍 變成八姐妹 來蹭點油水,但是七姐妹就不讓他進 當時這個公司董事長 就酸溜溜的 說你們七姐妹欺負人,而七姐妹這個名就是這哥們給他們編的外號,中東就這麼一直被攫取著 政府這邊可能還ok撈點油渣也能勉強閉嘴 但是到民眾這兒真的是連渣都不剩了,首先就在伊朗的民間開始出現了不滿情緒 咱剛才不是說伊朗其實是被英國這邊控制的,所以在二戰爆發以前 伊朗這邊的石油開採 一直都被七姐妹之一 BP的前身,叫英伊公司控制 後來1939年的時候 二戰不是爆發了嘛 石油的需求量一下就激增,美國前蘇聯一看 我去伊朗這麼多石油 我也來湊湊熱鬧對吧 都想往裡頭摻一腳 大家就是各抒己見,一直很難達成一致 這時候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伊朗有個議員掐指一算,機會來了 這個議員叫摩薩台 他就趁著這些大國相互僵持不下的這個時候,就在1950年的伊朗議會上提出來一個提議 要審查英伊公司繳納的石油使用費,另且還要控訴這家公司主動減少石油產量 打了一招措手不及 你想英伊公司他也不傻,肯定不會老老實實配合審查 而那時候伊朗的總理是歐美的人就也提出反對 而就在這個時候 神轉折來了,1951年3月7號這個總理被刺殺了 你就說巧不巧 這總理剛剛一死才過了8天,伊朗議會就緊鑼密鼓地開始 對石油國有化來進行投票 結果投票通過了 3月17日伊朗向全世界宣布石油開採國有化,同年4月摩薩台當選成為伊朗的新總理 但我們也知道你把石油的開採權拿回來,這才僅僅是第一步 難的還在後面 果不其然 英國立馬就把軍艦開到伊朗的港口了,就你們誰也別想從這賣出去一桶油 1950年伊朗全年的石油產量 還有2億4,000萬桶,到了1952年就只產了1,000萬桶 倒不是生產能力不行 主要是產了也賣不出去,你再放那都淤了 國有化之後的第一年 伊朗賣出去的石油才只有300桶 還是賣給了個意大利的公司,你發現意大利還真是挺討厭七姐妹的 英國這邊一看 自己這麼大一棵搖錢樹 就這麼被搶走了,肯定是相當的不服氣 於是他就向美國求助 說你來幫我一起 咱們把伊朗的石油權給奪回來,美國人就說了幫你是可以的 搞定了之後是吧 丘吉爾這邊就來吧來吧 先搞定,搞定之後咱們一起賺錢 於是美國的CIA就開始介入了伊朗政局 在CIA的幫助下 1953年伊朗發生政變,總理摩薩台被逮捕入獄三年 之後他就一直被控制在自己的私人住所 直到1967年去世,英美扶上來了一位新總理 並且搞定了當時的伊朗國王 就都又成了他們的自己人,得 這下可好 雖然說伊朗費了好大的勁 終於把石油給國有化了 但是國家總理又換人了,七姐妹就依然控制著伊朗的定價權和銷售渠道 而美國就憑藉著這次幫助英國,就也成功的控制住了伊朗的石油 此役之後就從1953年開始,美國就成功的控制住了中東 最重要的兩個石油國 沙特和伊朗 而這兩個國家就成為了美國在中東的支柱,一方面為他們提供大量的武器 來控制中東的局勢 同時制衡北邊的蘇聯 另一方面也可以確保油價的穩定供給,而伊朗比較失敗的國有化經歷 也把中東其他國家給嚇著了 一時半會就再也沒有人敢提這茬了,美國人他其實還是比較喜歡 大家都和和氣氣一起賺錢的 他不太喜歡之前英國壓榨伊朗那種,我吃肉你就只能喝點湯那種模式 所以之後就慢慢的 就跟像沙特 科威特 還有其他一些中東國家定了,一個五五分成的協定 這五五分其實聽著也挺不錯的 你想中東這些國家他們也沒有什麼銷售渠道,啥玩意不干就往那一坐就可以五五分成 所以中東這些政府也還算聽話 你有沒有覺得,這大國之間 定什麼協議 也挺草率的 你看之前說你給我石油 我就給你武器 現在說咱們賺了錢五五分,這麼大一些國家討論個事就跟過家家似的 它慢慢的問題就出現了,就從二戰之後 幾乎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了石油開采的重要性 就前前後後大大小小出現了,300多家石油公司 也包括很多國有企業 都加入了全球的石油市場競爭 你看這是歷史上石油的開採數據,從50年到70年這期間 你看開採數就跟指數函數似的蹭蹭蹭往上漲 然後慢慢的七姐妹,對整個石油市場的控制 也不像之前那麼強了 所以這個時候遊戲就已經在悄悄的發生變化,本質上它是真正的稀缺資源 從最開始的銷售渠道 和開採技術 慢慢的轉移到了石油本身,也就是說從1950~1970這20年間 稀缺資源 已經慢慢從七姐妹手裡,轉移到了坐擁石油的中東政府 這就開啟了一個新的OPEC時代,你看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競爭愈演愈烈 而且那時候七姐妹還作死 搞什麼價格歧視,就是他們從中東收石油的價錢 比他們從加拿大墨西哥收石油價格便宜 說白了就是欺負中東那些國家,你說中東國家肯定是氣不打一處來 他們跟西方這些國家政府 也打了20多年的交道了 自己慢慢也回過神來,就意識到自己強大的潛在實力了 並且他們也學會了卡特爾,1959年首屆阿拉伯石油大會在埃及召開 這會上沙特和委內瑞拉梁國家這麼一合計,你說咱不能再這麼被欺負了 這價錢他們說多少是多少 這怎麼行 我們得站起來反抗 於是是這兩個國家的石油部長,就迅速達成了一個馬蒂協定 呼籲各個產油國成立一個石油諮詢委員會,來負責審核這些跨國的石油公司 他們的價格變化 你要知道在那時候 他們倆是除了美國和前蘇聯之外,石油產量最大的兩個國家 緊接著1960年的9月 來自伊朗 伊拉克 科威特,沙特和委內瑞拉這些國家的代表就齊聚巴格達 來討論怎麼聯手起來 能把油價提高,並且擺脫西方國家對石油的控制 這幾個國家大家稍微仔細看看一定要記住了,這是全球石油儲量最大的6個國家裡邊的5個 另一個是加拿大,這5個國家加起來 占到了全球 已知石油儲量的將近60% 尤其是科威特,你別看巴掌大小的國家才就400多萬的人口 居然擁有全球6.1%的石油,咱話說回來 這幾位就意識到了我們才是石油界的霸主 我們要起來反抗 然後沙特他之前不是咱們說,他跟美國關係特別好 他也是頂住了美國的壓力 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 也就是OPEC,之後從1961年到1975年 OPEC的成員國從5個擴大到了13個,這些所有成員國的石油產量 可以占到當時全球的一半以上 這樣在市場上就相當有話語權了,他們想跟這些歐美談判也就更有底氣了,你看一個新的卡特爾不就形成了嗎 來對抗之前舊的卡特爾 OPEC具體是乾什麼,用一句話總結 OPEC可以通過設定 各個成員國之間的石油產量 來控制全球市場上的石油供給,從而來影響石油交易的價格 你這麼聽起來 是不是感覺 中東這幫兄弟也,終於要硬氣一把了 其實並沒有 開始的十年 OPEC也就賣到,除了歐美以外 其他國家的石油他們才能稍微有那麼點話語權 控制產量跟價格 但是主要和歐美這邊的石油生意,他們說了還是不算 畢竟大部分的石油生產都還沒國有化 還是被七姐妹控制著 政府這邊就只能在那收稅收手續費而已,但是時間來到了1970年代 這時候世界經濟高速發展 尤其是像什麼汽車火車,對石油的需求量就越來越大了 美國和蘇聯 即使加足了馬力產石油 也是供不應求,這時候美國也是遇到困難了 一方面資助越戰欠了一屁股債 再加上央行的刺激,美元通貨膨脹就超過了5% 美國實在繃不住了 尼克鬆就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脫離布雷頓森林體系 然後還有一系列的緊縮性政策來控制通脹 英國這邊也沒好到哪去,通脹更嚴重 9.4%比美國還厲害 反正總之就這兩個國家都混的不咋地,這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我們有機會再講 整個一下就是英美這邊實力被削弱,而中東石油的重要性又日益增強 兩邊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原來的窮小子們不知不覺就要變成新的地主,就差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了,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也叫贖罪日戰爭 以色列和埃及敘利亞開戰,你是不是就問了 怎麼又來了三個國家 怎麼一上來就第四次戰爭了 別急沒聽漏 不用回去找,咱來稍微說一下中東戰爭 其實就是特指 以色列和他周圍那圈 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爭,我們來看一下中東那一片 沙特都屬於阿拉伯國家,這片裡不太一樣的就是以色列 他就不說阿拉伯語 他說希伯來語 反正具體細節我們就不展開了,大概意思就是 以色列和這一圈 阿拉伯國家 一共打了5次仗 叫5次中東戰爭 也叫阿以戰爭,至於什麼原因 主要就是宗教地盤這一類的 和石油其實關係不大 阿拉伯國家這邊主要參戰的是埃及,敘利亞 約旦 咱剛才說那些石油大戶其實沒怎麼參與戰爭 什麼沙特 伊朗 伊拉克主要都是給阿拉伯國家,精神上的支持 來反對以色列 而英美這邊是支持以色列的 主要的支持方法,就是給他們武器 反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咱們回來說回到1973年的第四次戰爭,因為跟石油有關 美國就和以往一樣 給以色列去提供這些 武器裝備設施和技術,你看像沙特 伊朗 伊拉克 那可是氣炸了 其實之前幾次中東戰爭他們也都是氣炸了,但是沒啥用 可是這一次他們的話語權可就不一樣了 OPEC的這些阿拉伯國家 就聯合起來,對西方進行了石油禁運 你只要還支持以色列打仗,我就減少對你的石油供給 咱剛才不是說1970年代歐美極度依賴石油,並且又高速通貨膨脹 所以這一波石油禁運非常奏效 在兩個月內 從15美金一桶,一直漲到超過60美金一桶 注意今天我說這些價格 都是經過通貨膨脹調整之後的價格,方便咱們可以縱向對比 而剛剛我們說這次暴漲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而與此同時OPEC各國的政府 包括伊拉克 科威特 委內瑞拉 還有最後的沙特,都因為OPEC的話語權日益增強 最終全都陸續國有化了本國的石油,而伊朗也在1979年爆發了革命 推翻了之前西方扶上來的政府也推倒了國王,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就這樣啊經過了全球動蕩的十年 中東也終於結束了七姐妹時代,但是跟石油相關的動盪還遠遠沒有結束 咱剛才不是說伊朗79年推翻了原來的政府嗎,新上台的領袖叫霍梅尼 這個人可不好惹 就不光是對西方 對全世界都是非常的橫,而且他手裡有大量的武器 這些武器其實就之前 美國為了製約前蘇聯 就賣給了伊朗大量的武器,結果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你看現在霍梅尼的軍事實力 非常的強大 怎麼辦,你想伊朗這麼大個石油輸出 美國肯定不想輕易就失去掌控 所以它就聯合著蘇聯,一起去攛掇伊朗邊上的伊拉克 去跟伊朗乾架 主要就是攛掇薩達姆 這個“攛掇”,我指的就是提供一些武器支援 於是1980~1988年 伊朗和伊拉克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而中東這片以沙特為首的這些君主制的國家 也擔心伊朗勢力過大 就也都資助薩達姆跟伊朗打,所以沙特和伊朗 這兩個中東的支柱 就結下了梁子 之後衝突就一直都沒停過,雖然還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正面衝突 但是一直在中東的各國家的戰場上對抗,亂吧 咱們接著說回到這兩伊戰爭 你看伊朗和伊拉克打仗會導致什麼,那就是石油產量的減少 因為本來打仗就很耗石油 更何況是石油國和石油國之間打仗,伊朗的石油產量 就從戰前的每天600萬桶 驟減到150萬桶 石油價格就在1980年代再一次翻倍,從不到70美金直接飆升到140美金一桶 這也就是第二次石油危機,短短10年之間 這兩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影響是巨大的 首先通貨膨脹,你看石油經濟生產 方方面面的根本成本價 上升的通貨膨脹 對經濟的打擊是非常之大,的更何況是在這麼短期這麼快速的上升 美國通貨膨脹就一度飆升到了13.5%,英國和日本更是誇張的超過了20% 都紛紛的衝到了二戰之後的最高位 可以說這10年間,全球經濟的主題就是通貨膨脹 為了控製石油的短缺,英國和美國 都不得不採取了一些 非常極端的手段 來限制大家對石油的使用 像什麼高速公路限速,航空公司減少航班 工廠被迫關閉等等 你有時候看到那加油站排老長老長的隊,然後就給你加那麼一點點油 全球的經濟都在這兩次石油危機 就是1974年和1980年間遭到了衰退,當然這兩次石油危機中間 肯定也有人能大撈一筆 那就是中東里邊沒打仗 那些國家的其實主要就是沙特阿拉伯,我們看兩次石油危機 沙特的GDP都在飛速增長 尤其是第二次 那就是開足了馬力產石油,油價還能飛漲 簡直爽的不要不要的,這兩次石油危機 可真是把那些石油依賴國 給嚇怕了 大家都發現這些中東國家還是說減產就減產,害得我們通貨膨脹 經濟危機 不行 我們不能這麼依賴中東的石油 我們得想辦法,於是各個國家都開始採取措施 減少對OPEC石油的依賴 比如說我不用石油來發電 我可以用天然氣用核能,甚至我回歸到之前用煤炭 各國政府投入數10億美金來開展項目 們去研究石油的替代能源,你看儘管經濟科技都在高速發展 但是那5年間 整個全球對石油的需求量是在下降,同時各國也都在大力開採新的油田 在歐洲北海 美國阿拉斯加 還有墨西哥 加拿大,這些地方都開采出了大量的新油田 所以我們看非OPEC的國家 在這一時期的石油產量,是持續上漲 一方面需求減少 另一方面其他國家的供給增加 這就是讓石油價格開始回落,在1982年的時候跌到了80美金一桶 那眼瞅著油價這麼一直跌,沙特率先坐不住了 趕緊召開OPEC會議 呼籲大家都開始減產來抬高油價,結果沒想到其他成員國也不搭理沙特 因為人家心想著80也不少了 賺一點是一點 就接著繼續生產,沙特也沒辦法 想想算了 你們不減我來減 總能平衡一點對吧 就自斷產量 1985年的產量就只有1979年的1/3,但後來就發現沒用 因為其他成員國都在偷偷的產石油 全球的石油供應應實在是太多了,85年的時候油價下降到了72美金一桶 這時候沙特老大哥實在是受不了了 心想你們不聽話是吧,讓我來教教你們做人 你們不是想產石油嗎 沒問題 我陪你們產,就開始向市場 投入了大量的廉價石油 導致1986年的時候石油價格直接腰斬,跌到不到30美金一桶 這一下所有人都傻眼了 因為這就意味著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一些生產成本很高的國家 就完全沒有辦法盈利了,咱來看看不同國家的石油生產成本 這個是2016年一些典型的石油生產大國,他們生產原油的成本 最高的是 英國44.3美金一桶 委內瑞拉雖然石油儲量是全世界第一,但是成本也高達27.6美金一桶 你看最右邊這三個小崩豆 就是伊拉克沙特和伊朗,成本才10美金左右 所以你看這幫中東國家 生產石油的成本 是非常低的 一方面因為油確實是多就好找,第二方面也是運輸開採 整個這套設施都非常齊全 這時候你是不是要問了,你看他們生產的成本才10來美金 剛剛我們說油價從130跌到30 那他們不照樣賺錢嗎,怕什麼 其實也是很多人經常有的疑問 但這裡頭的問題是什麼 就是這些中東國家它基本上就光產石油,石油的出口能占到全國總出口的90%以上 別的產業全都不發達 全都得進口,全都得花錢 這就像什麼 比如說你靠賣石油來養活家人 那不是說你工資大於0就行了,你要想長期維持下去養家糊口的話 你賺的錢總得比你花的錢多才行 對吧,所以對國家也是一樣 尤其是那些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 就是你石油的價格不能光跟開采的成本比,因為考慮到這個國家的開銷 它得能達到收支平衡才行 所以能讓他們達到 收支平衡的石油價格,叫做財政平衡油價 油價得比這個價格高才行 你看這是伊朗 伊拉克 沙特的財正平衡油價,伊拉克是62 沙特是86.5 油價達到86.5美金一桶 沙特政府才能收支平衡,他才有錢去進口那些機器糧食消費品等等 伊朗則高達155美金一桶,你看100多美金是2019年的數據 現在已經達到了將近400美金一桶 這就為什麼說86年的時候,沙特家產把油價直接幹到30 其實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 所以你看他也真的是非常有魄力了,也算是暫時性的穩住了那些 搭便車的石油輸出國 終於也開始老老實實遵守協議,就大家一起通過限制產量來提高石油價格 沙特也算是穩住了 自己在OPEC裡邊,老大哥的地位 咱再來回來說 伊朗和伊拉克這邊,打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 兩邊為了邊境問題曠日持久 勞民傷財,但打了最後打了個寂寞 還跟以前一樣跟沒打似的 伊朗這邊沒有西方的經濟支持整個經濟就被拖垮了 因為我查的那些GDP的數據差的比較遠 我就不放了 反正總而言之就是很慘,而伊拉克薩達姆這邊 就因為打仗 欠下了400億美金的外債 同時也擁有了當時號稱全球第四的軍事實力,欠了一屁股債 但是肌肉算是練發達了 現在能怎麼辦 出去搶錢 於是薩達姆就盯上了,咱們剛剛說它南邊巴掌大小 但是literally富得流油的國家 科威特 關鍵是伊拉克,因為打仗還欠了科威特150億美金的外債 薩拉姆一看你看南邊有一個這麼弱,又這麼有錢的債主 那我要打他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武裝侵占了科威特 之後美國和伊拉克多次談判未果 5個月之後就在1991年的1月17日,多國部隊就發起了“沙漠風暴”的行動 以壓倒性的優勢把伊拉巴克軍隊趕出了科威特 薩達姆在撤軍的時候,還不忘把科威特的 600個油井給點燃 直到2個月後才逐漸被慢慢撲滅 而這個就是著名的海灣戰爭,之後聯合國又恢復了科威特的主權 同時對伊拉克進行了經濟上的製裁 伊拉克的經濟從此也就一蹶不振,你看就之前 西方為了製衡前蘇聯 就賣武器給伊朗 後來伊朗不太聽話就開始賣武器去扶持伊拉克,後來伊拉克也不聽話了 乾脆自己就派軍隊又來擦屁股 反正現在整的中東就是一堆武器,也就是這次海灣戰爭 是那兩次石油危機之後的 20年裡邊 油價稍微支棱了那麼一下下,所以說沙特在OPEC裡邊老大哥 這個地位是坐穩了 但是油價直接被幹到40美金之後,就一直躺平了20年 之後他們也想再次去減產提高油價 但是效果都微乎其微,可想而知 這段時期 全球的石油國家 石油公司 其實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從2000年開始 這是油價就開始一路飆升 在2008年的時候 甚至達到了147美金一桶,是歷史上的最高油價 你說why 來你猜猜看 當然原因可能有很多了 比如說伊拉克戰爭,還有OPEC減產 短期內都導致了油價的上漲 不過我個人認為 這裡邊最主要的一個原因,真正促使石油 在10年之內 都持續上漲 讓這些石油輸出國 都大賺一筆的根本原因是,中國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之後GDP就開始一路飆升 隨著GDP一路飆升的 當然還有中國的石油需求量 你看這幅圖就是不同國家的石油消耗量,咱就不用再說什麼了,時間來到了2008年 次貸危機爆發 由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的風險 油價從140暴跌到了32美金,OPEC這邊還是常規性的操作 減產來希望提高油價 然後慢慢大家也意識到了,可能不會形成一個長期性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所以油價又很快反彈到了80塊錢左右,這時候有一股新力量的介入 就擾亂了全球的石油格局 就是美國的Fracking技術,叫水力壓裂法 我們說一般鑽油井,你找到一個石油比較集中的地方 然後就伸進去個管像吸管一樣把它給吸出來 但其實你想也知道,那種石油特別集中的地方 其實是非常難找的 因為大部分石油都是分散在地殼當中的頁岩層,而這個Fracking技術 就是說你先鑽到那頁岩層 然後橫向延伸個幾千米 再高壓注入一些特殊的液體,就能把頁岩層裡邊石油和天然氣給吸出來 這個技術的開採成本 雖然達不到 像中東那些國家,10來美金一桶 但基本可以達到三十幾美金 也算是相當便宜了 更關鍵的是什麼,就是頁岩層裡邊的石油儲量 是要遠遠大於那些 傳統的石油儲量的 你就拿美國來說,美國目前發現的石油儲量是438億桶 而頁岩油的儲量據估算能達到2萬億桶,就是傳統儲量的50倍 這個技術也打破了石油市場的平衡 憑藉著Fracking技術,美國的石油供給 就從2008年的每天500萬桶 飆升到了2013年的每天1,300萬桶,美國就一下從了石油輸入國 變成了石油的輸出國 沙特老大哥一看肯定不高興了,看見本來是自己的盟友這麼玩命的開採石油 沙特就大手一揮 帶著OPEC 又試圖去通過增加石油產量,來打壓油價 儘管和OPEC裡邊 一些小國 已經完全是撐不住了 就在那喊老大哥別再開采了,我們已經不賺錢了 但是沙特完全不管 就為了擠出美國這些Fracking的公司 就加足了馬力開採,油價就在2015年的時候 從100多美金一下腰斬又到了50美金 全球的石油產能就嚴重過剩,但是誰曾想到 這美國石油商們 就完全不鳥他們繼續大力開採 在2017年的時候,石油產量甚至超過了沙特和俄羅斯 成了全球第一的石油生產國 咱來看看這是最近石油產量的一個大致的格局,這是2021年的數據 全球大概每天能產1億桶石油 這裡邊第一梯隊的是美國20%,沙特俄羅斯都10%多點 再往後就是加拿大 中國 伊拉克 阿聯酋 巴西 伊朗,當然這個數字一直在變 但大家可以有這麼個概念 21世紀攪亂世界石油格局的,除了Fracking技術 還有一股更龐大的力量 其實從20世紀初的時候開始 人們就慢慢開始意識到,石油的過度消耗 會給環境 會給地球帶來非常大的損害 因為石油燃燒就產生二氧化碳,就全球氣候變暖 在過去的200年全球氣候升高了一攝氏度 而在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達到1.5攝氏度 1.5度你聽著可能覺得沒多少 但是我跟你說 我要就把你那屋裡空調,往高調1.5攝氏度 你試一試 可能沒過一會你就得出來罵娘了 更何況是在這麼短時期內全球性質的變暖,這會導致巨大的生態變化 全球變暖的嚴重性 其實已經得到了 大部分國家的共識,2015年12月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 一起簽訂了巴黎協定 就是想努力把溫度的提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就這已經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問題了 而是全人類的問題 所以這也加快了,現在全球經濟 往清潔能源的轉型 如果你看現在全球的石油使用量 其實一半都是用於汽車,這也是為什麼 很多個國家 都開始大力去推進 往電動汽車轉型的 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前沙特石油部長就說過這麼一句 我覺得還挺有哲理的話 他說就17時代的結束並不是因為沒有石頭了,而石油時代的結束也不會是因為石油被用光了,這個其實就是最近10年來 中東國家它面臨的窘境 就一方面美國這邊石油產量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大家都在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所以OPEC就感覺 自己對石油的掌控力 其實是越來越弱了,畢竟它的產量只占到全球的40% 也很難說就直接去控製油價 得這下可咋整,沙特就只能去尋求那些非OPEC國家的幫助了 自然就是俄羅斯,2016年11月的時候 OPEC會議再次達成了一個減產的協定 這一次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這次不光是OPEC的成員 還有包括俄羅斯在內的 11個非OPEC成員國,一起達成了減產協定 這個新的更大範圍的團體就被稱為OPEC+ 就像有iPhone+ CNN+,現在又來了一個OPEC+ 你看又是一個新的卡特爾,不過油價也並沒有 因為OPEC+減產就支棱多少 2020年疫情爆發,全球的什麼汽車廠 工廠 飛機都在減產 對石油需求量也就開始大量驟減,沙特就跟俄羅斯說了 說咱趕緊減產 這樣油價還能稍微維持一下 然後為此沙特還以示誠意自己先大量減產,可是沙特卻發現俄羅斯這邊不光沒有減產 還自己偷偷增產 還大量降價,這下可把沙特給氣著了 於是沙特和俄羅斯就開始了一個 非常短暫的價格戰 你說本來需求就已經驟減了,這邊兩個老大哥還在這打價格戰 油價一度就跌到了20美金,這個價格俄羅斯肯定受不了 連自己成本都cover不了 於是OPEC+就再次達成了減產協定,所以你看這些卡特爾從最開始的七姐妹 然後到OPEC到現在的OPEC+ 它其實是隨著石油市場競爭越激烈越來越開放,他們的壟斷地位也是一次一次減弱 所以最開始七姐妹 還可以通過提前商量好的股份,去限制每個成員國的責任和利益 可是後來到OPEC OPEC+ 就各個成員國之間,他們從生產經營財務上完全都是獨立的 也沒有辦法互相去監管 就算一個國家不聽話,別人好像也不能拿你怎麼辦 也沒有什麼法律的約束 所以到最後OPEC+ 就對石油價格可以說,已經很難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老大哥沙特這邊 唯一能做的 就是玩命產石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給你點顏色看看 但是也很難在長期維持一個穩定的卡特爾 所以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OPEC可能不能稱作一個卡特爾 至少不是一個有效的卡特爾,現在到了2022年 歐美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製裁 又讓油價一下飆升到了120多,又趕上了歐美通貨膨脹的風險期 你看說不得不說完 跟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 那時候的情況有點像 通脹苗頭加上高油價,乾柴烈火還不一點就著 通貨膨脹瞬間飆升 美國英國歐洲央行趕忙就加息,你看 IMF1月份還預測 2022年全球的經濟增速 能達到4.4%,這一看通脹一上來立馬改成2.9% 這麼大幅度的改動就跟玩似的 美國也是逼急了,通脹這麼高 油價不能再漲了 拜登這邊 每天就只能磨破了嘴皮子 去勸沙特增產,就沙特王子通脹太高啦 你趕緊增產吧給 油價降降溫啊 甚至還有傳言說,拜登有可能會親自飛到沙特 去勸阻沙特王子 而沙特這邊他們肯定也不想被西方牽著鼻子走,你們讓我增產我就增產 那之前我說減產的時候你們幹嘛去了 而且講他們其實也不希望 把好不容易拉進來的新盟友,俄羅斯給惹急了 你看是不是挺亂的,反正大概現在情況就這麼回事 我也是盡我所能 把這上百年 這麼亂的事兒,給梳理起來了 所以我也建議 你可以點個贊表示一下 今年5月份隨著油價的暴漲,和美股的暴跌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Saudi Aramco 超過了蘋果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雖然能源轉型現在被推行得很激進 但也並不意味著說 中東這些王子們的好日子,立馬就要到頭了 咱們當代的經濟 對石油的依賴度 其實還是非常高的 很多機構都預測 石油的消耗量,會在2035~2040年才達到峰值 然後才會慢慢下降 所以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石油還是會成為世界的焦點 而中東也依然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半導體產業簡介
半導體產業簡介: 所謂微電子產業,就是生產 積體電路 ( 大陸稱為 集成電路 ) 的產業 。 積體電路 (Integrated Circuit ,簡稱 IC) 在電子學中是一種把電路(包括半導體裝置、元件)小型化的方式、並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所以半導體只是製作「 ...
-
1.一微處理機有18條位址線及16條資料線,最多可直接連接多少容量記憶體?(1) 128 (2) 256 (3) 1024 (4) 512 KBytes 16條資料線代表每字組為16bits(相當於2Bytes),可以這樣表示 1Word=16bits=2Bytes ...
-
電容器 將兩平行導電極板隔以絕緣物質而具有儲存電荷能力的器材,稱為電容器(capacitor 或 condenser)。導電極板稱為電容器之電極(electrode), 絕緣物質稱為電介質(dielectric)或簡稱介質。 電容器的代表字母是C﹝capacitor﹞,單...
-
最近,隨著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獲利能力不斷攀升,溫水煮青蛙效應的無法自拔,台灣半導體企業已經喪失離開的能力和勇氣了! 首先是聯發科,大部分市場都在中國,手機客戶、電視客戶、投資匯頂科技,出售傑發科技等收益,讓聯發科樂不思蜀! 其次是台灣鎮島之寶---台積電!之前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