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產業

用電大戶強制裝綠電 2020年二月上路

2019-12-31 05:30
用電大戶將強制安裝再生能源或繳納代金,預計2020年二月正式上路。經濟部官員透露,用電大戶定義為「契約容量」五千瓩以上,並依照契約容量十%、每瓩年發電量兩千五百度計算,每度代金四.○六元;依此計算,契約容量五千瓩大戶若全數繳納代金,一年估五○七萬元,若全數大戶均安裝太陽能,可新增逾一五○億元投資。


目前「用電大戶」約500家

「再生能源條例」今年修正通過,明訂未來用電大戶須設置或購買一定比例綠電,昨完成最後一場溝通會議,預計待子法修訂後、2020年二月正式上路,公告後五年內完成執行。

提早設置可享有早鳥優惠

官員透露,「用電大戶」約五百家,未來將視執行情況,逐步下修門檻;這些大戶可依三種方式履行再生能源義務,包括安裝契約容量十%之再生能源、安裝儲能設備,並供自用;或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或是繳納代金。子法也納入「早鳥優惠」,若三年內提前完成可依契約容量的八%計算、四年為九%。

義務容量是契約用電10%

以契約容量五千瓩大戶計算,再生能源義務容量是十%、五百瓩。除可自行安裝裝置容量五百瓩綠電自用,也可購買再生能源電力或憑證,但需買足一二五萬度;若選擇繳納代金,估年繳五○七萬元。官員說,最省錢做法仍是自行安裝,其次為買綠電或憑證、購置儲能設備,代金最昂貴。

綠能業者表示,目前大型太陽光電每度約二.五到四元間,與代金費率相比仍有競爭力;官員說,部分用電大戶廠房屋頂已租借給其他太陽能業者,建議可與業者協商改為自用、或另購買綠電或憑證等,一樣可達到規範要求。

台灣綠電2020需求大暴增

天下雜誌688期 文 劉光瑩 2019-12-17
2020,台灣邁入綠電交易元年。減碳不只是口號,而是大客戶的要求,Google、蘋果等大廠都訂出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供應鏈一環的台灣企業,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找綠電。

減碳議題主流化,當蘋果、Google等國際大廠紛紛要求供應鏈使用綠電,台灣供應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找綠電。

台灣的綠電交易,從幾年前的綠色電價,進化到2017年的再生能源憑證交易平台。但最大的制度性變革,即將在2020年出現:原本被綁在台電躉售合約的綠電,即將有條件獲得鬆綁,進入交易市場。(小遊戲:台灣再生能源憑證怎麼買?

「2020年將是台灣再生能源交易市場起飛的元年,」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主任黃志文說。

目前是企業有需求,但買不到綠電。經濟部盤點,全台企業對再生能源需求總數超過10億度,至2020年需求約30億度。

但有企業目標積極。像台積電5奈米廠、3奈米廠與新竹研發廠環評,都承諾用2成綠電,需要15億度綠電。

目前綠電供給量約25億度,2020年可加倍。眼前挑戰,是各方利害關係人如何協調出大家都能滿意的釋出機制,詳細規劃可望在農曆年後明朗。

為何需求這麼急?一則來自國際大客戶,一則來自政府與環評。

科技大廠瘋綠電,供應鏈得跟上
台灣與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高度連結。諸如Google與蘋果等企業,都已加入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訂出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讓台灣供應商用綠電的壓力愈來愈大。(延伸閱讀:保麗龍廢棄物變鍵盤 這不是噱頭,是為大客戶的訂單!

Google能源交易資深總監柯莉歐(Amanda Corio)在2019年中一場有關再生能源憑證的會議上強調,Google購買綠電的原則有幾個:憑證與電一起買、電力來自本地電網、向發電者直接購買等。

言下之意,國際客戶認可的綠電,是能直接取得資料中心周圍電網的電,而不是越區買憑證。

例如,Google於2019年初宣布在台南購買10MW的再生能源電力,供給資料中心,成為電業法修法後,首家於台灣購買再生能源的企業。儘管量小,象徵意義重大。

但國際客戶除了買在地,還想要價格有競爭力。

另個大客戶,就是蘋果。蘋果潔淨能源組資深經理王上海說,全球再生能源成本趨勢已逼近燃煤發電,不應有溢價,從企業角度出發,希望台灣綠電價格也有競爭力,意即不應與現有電價差太多。

但兩者距離拉近,還要一些時間。目前,能源局公告的太陽光電躉售電價最低仍要4.1元,比起約2.5元的工業電價高出約6成。

用電大戶條款,強制裝綠能

來自政府的推力,則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細節預計2020年第一季才問世,方向已確定:用電大戶必須在5年內建置相當於用電量10%的綠電發電裝置。屆時,會有300多家石化、塑化、鋼鐵、半導體、面板、電子業等製造業者,要來想方設法把一成的用電「變綠」。

除了設置再生能源設備或儲能裝置,業者也可以購買再生能源憑證,甚至繳納代金方式代替,以促進再生能源發展。(延伸閱讀:台灣再生能源憑證成交比只有5%,為什麼這間公司就佔了三分之一?

據了解,綠電交易將秉持「先民間後台電」原則,讓民間再生能源案場優先售電,台電則當救援投手。當場上球員不夠時,台電可提供源源不絕的綠電牛棚補位,但不主動與民爭利。

關於企業在意的價格,經濟部傾向先釋出價格較低的綠電,包括陸域風電跟部份競價的太陽能。

例如韋能能源在嘉義的70MW台灣艾貴義竹發電廠,是全台最大地面型太陽能民營電廠,2017年得標時,以每度2.6元、幾乎與工業電價相當的破盤價震撼業界。

但業界預估,真正有競爭力的綠電大爆發,將在2025年後出現。等大量離岸風電進入競價階段後,價格可望介於每度2.2至2.5元之間,比工業電價還低。

台灣在綠電交易儘管起步較慢,但在減碳趨勢主導的國際供應鏈要求下,2020年將有超乎預期的表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